企業識別系統
企業識別系統英文縮寫CIS(Corporate-Identify-system),是企業進行形象塑造的科學方法和系統化運作的有力手段和工具。
-
企業識別系統的定義與構成要素
-
企業識別系統的定義
-
CIS即企業識別系統,是指企業為塑造自身形象,以統一的視覺設計,運用整體傳播系統,把企業的經營理念、經營活動、管理特色等傳達給社會公眾,以凸現企業的特征與個性,是社會公眾產生信賴和認同,達到塑造企業良好形象,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。
-
企業識別系統的構成要素
-
CIS由三大要素構成,即理念識別,英文縮寫MI(Mind-Identify);行為識別或活動識別,英文縮寫BI(Behavior-identify);視覺識別,英文縮寫VI(Visual-Identify)。這三者構成有機的整體或說CIS是MI、BI和VI的系統集合。其中理念識別是主導與核心;行為識別是將企業經營理念加以動態化的體現;二視覺識別是企業的靜態識別方式,是以視覺符號形成將企業的經營理念傳遞給社會公眾。
-
1.理念識別(MI)。即企業的經營理念。它是CIS的核心內容,因而是建立和實施CIS的原動力和基礎。企業的經營理念是一個完整的觀念體系,具體包括以下內容:
-
(1)企業價值觀。是指企業及員工對其行為的意義所做的價值判斷與取向。換而言之,企業價值觀反映的是企業的存在對社會有何種意義,企業在社會發展中的使命究竟是什么,這一類是決定企業生存實質的問題。
-
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,企業的價值觀體現兩層含義:①追求利潤最大化。這是企業最基本的使命,是由企業的性質決定的,舍此企業將難以存在和發展,更無法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。②承擔社會責任。企業立于社會之中,必須承擔與此相適應的社會責任,追求隊社會進步的貢獻。這是構筑現代企業經營理念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,也是樹立良好企業形象的基石。
-
總之,企業價值觀回答“為什么”這一涉及企業使命與存在價值的問題。因此,它是企業經營理念的基本出發點和確立其思維方式、行為規范的準則。
-
經營哲學。是指企業依據什么樣的指導思想去經營企業。它解決“怎么做”問題,因而是企業經營理念的具體定位。經營哲學是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逐漸形成的,具有經營性和實用性的特點。
-
企業精神。是指以企業哲學為指導,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基礎上的,并為全體員工廣泛認同的一種群體意識。企業精神能否成為企業凝聚力的精神支柱,必須符合兩個基本條件:①體現時代特點,因為時代條件的不同,對企業精神的形成和要求就必然不同;只有適應時代變遷,企業精神才能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。②符合企業目標,以企業目標為歸依之地。如果企業精神游離與企業的目標之外,企業將無從生存和發展。因為,企業精神是整合群體關系,形成進取向上局面的精神力量,所以它必然應服從、服務于企業的發展目標,才具有實際的價值。
-
行為準則。是指企業員工在經營與管理活動中,必須要嚴格遵守的一系列行為標準與規則。它包括服務公約、操作規程、崗位責任、勞動紀律以及考核獎罰制度等。
-
行為準則的功能,在于把員工的行為約束在符合企業營運的范圍內,達到在工作秩序井然基礎上的高效運行。行為準則的制定必須以規定明確、要求具體、獎罰分明、具有可操作性為基本原則;行為準則必須得到嚴格、全面的執行,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。
-
總之,行為準則界定企業員工在企業活動中的行為合理性。因此,它必然同企業價值觀、企業經營哲學、企業精神的基本要求相吻合,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。
-
活動領域?;顒宇I域亦稱事業領域,是指企業擅長的專業領域或活動領域。這表明企業雖然可以從事多元化經營,但在其中總有自身最具優勢和發展前景的專業領域。對此予以識別和規定的目的在于,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,體現企業的信念與追求,進而集中主要力量在這一領域求得快速發展。
-
行為識別(BI)。它是CI的動態識別形式,是企業經營理念的動態化體現。企業行
-
為識別包括對內識別和對外行為識別。
-
企業對內行為識別包括員工教育、福利制度、管理規范與制度、工作環境、文體活動等。
-
企業對外行為識別包括公共關系、社會公益活動、產品推廣與促銷、市場調查、信息溝通等。
-
企業對內行為識別主要是通過員工教育與培訓,使員工對企業的經營理念形成認同,形成團隊意識,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素質。在此基礎上,企業才能更好地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,更好地回報社會。
-
企業對外行為識別主要是通過上述活動,不斷地向外部公眾傳播企業形象信息,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,達到從總體上提升企業形象的目的。
-
企業對內行為識別與對外行為識別是相互聯系的,可以說,對內行為識別是對外行為識別的前提與保障,對外行為識別是對內行為識別的延伸和擴展。
-
視覺識別(VI)。它是企業靜態識別形式。它是將企業經營理念等抽象內容,轉換
-
成具體化、視覺化的符號,以標準化、系統化和統一性的手法體現企業特征,塑造企業形象。
-
視覺識別因其表現形式的多樣性、生動性和形象性,而為社會公眾喜聞樂見,所以是企
-
業識別系統中最有傳播效果和感染力的。視覺識別的構成要素包括企業名稱、名牌標志、標準字體、標準色、象征圖形、吉祥物、企業造型、宣傳標語與口號等構成的基本要素;將基本要素運用于產品、包裝、辦公用品、營銷環境、企業建筑物、旗幟、設備、招牌、交通工具、員工服飾、廣告媒體、個人名片等,則構成應用要素。
-
CIS構成要素的相互關系
-
在CIS中理念識別(MI)是基礎和核心。它是在企業的長期發展中形成的,由于每個企業具體條件的不同,因之每個企業都具有獨特的經營理念。簡而言之,理念識別(MI)決定企業之間的差別與素質。據此,行為識別(BI)和視覺識別(VI)必須充分體現企業的經營理念,才能形成統一并具有個性的企業形象。否則,只能適得其反。
-
行為識別(BI)是企業的運作模式。它不僅體現企業經營理念的要求,同時又產生客觀上的識別作用。社會公眾通過企業的行為特征去識別、記憶與評價企業。
-
視覺識別(VI),通過運用多種形式的視、聽手段表征企業的經營理念,因而具有沒血和藝術價值,從而可以有力提升和塑造獨特的企業形象。
-
有人形象地將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比喻為,心(理念識別)、手(行為識別)、臉(視覺識別)之間的關系,是十分貼切的。
-
企業識別系統的導入
-
企業識別系統的導入大致包括四個前后銜接的工作步驟:企業實態調研、制定計劃方案、實施計劃方案、績效評估。以下進行簡要說明。
-
企業實態調研
-
導入CIS的目的在于塑造、傳播、提升企業的獨特形象。為此,只有充分掌握與企業形象有關的真是狀況,才能發現問題與差距,繼而為計劃的制定提供客觀依據。
-
企業實態調研的內容主要有:
-
對決策層的調查。對決策層成員的調查理由是:了解其對企業發展的設想;統一看法,主要是與企業理念相關的看法;提高其對導入CIS的重視程度。
-
對決策層成員的調查方法主要是:
-
文獻調查--對那些有據可查的有關企業發展設想,可采取文獻調查法,即從企業內部報告與總結,大眾傳媒報道等渠道收集。
-
訪談調查--利用訪問調查提問表,對決策層成員進行個別訪談,主要就以下幾個方面問題進行調查:①決策層職權分工范圍的有關問題。②企業經營活動及有關的問題。③對企業的歷史評價。④有關企業識別系統的問題。
-
員工調查。員工是樹立企業形象的關鍵因素。因此,了解員工對企業的看法、建議與意見,對企業發展的設想,以及他們對導入CIS的認識程度,對于順利導入CIS,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。
-
對員工調查的主要內容有:①個人基本情況。②對競爭對手的評價。③對企業經營理念
-
的評價。④對企業形象的評價。⑤對企業形象構成要素的評價,如商品與服務、員工形象等。⑥有關對導入CIS的看法。⑦對工作倫理方面的調查。⑧對工作環境的調查。
-
對社會公眾的調查。了解公眾對企業形象的真是看法,對能否成功導入CIS具有重要的作用。具體的調查內容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:①個人基本情況。②企業認知度。③企業綜合評價。④經營與財務狀況評價。⑤服務與銷售形象。⑥個別商品或服務形象評價。⑦技術形象評價。⑧企業員工素質評價。
-
對企業信息傳遞狀況的調查。導入CIS,就要了解企業原有屬于CIS系統的構成要素的實際狀況,特別是VI的現狀。因為新的CIS的導入要想去的預期成效,是建立在對企業原有CIS 的充分了解、認識基礎上的。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:①對內傳遞、溝通活動。主要了解有關企業理念宣傳物品、自辦報刊、員工進修于培訓、舉辦大型文體活動、定期例會等情況。②營銷廣告等對外傳播活動。包括企業營銷、廣告宣傳、主要商品和服務的商標或名稱、消費者糾紛處理等情況。③對外公共傳播活動。包括公關活動、企業標語、企業在媒體發布的各種廣告、企業介紹說明書、舉辦大型社會活動等內容。這些情況都要從歷史與現狀兩方面了解。④視覺識別(VI)基本要素的現狀。有關企業名稱、象征符號、標準字、標準色、其他基本要素的評估。⑤視覺識別(VI)應用要素的現狀。包括企業旗幟、戶外廣告、員工服飾、自用交通工具、商品包裝物等。綜上所述,企業實態調研的目的是探索企業的真實社會形象,進而為改善企業形象提供客觀依據。
-
企業實態調研最終是以調查研究報告形式,全面、具體說明分析所了解到的有關企業形象的所有問題。如果企業處于特殊時期,報告應該詳細回答一下幾個問題:目前企業最主要的形象危機是什么?產生企業與社會公眾利害關系的原因是什么?在什么地方以及在什么時間產生的問題?誰是主要責任人?那些公眾受到具體影響?問題的發生過程?企業因此受到哪些影響?如果企業處于正常時期,調查報告主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:目前企業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如何?企業形象的要素如何?企業那些工作有欠缺?社會公眾對企業有哪些要求?
-
企業形象調查報告的一個特點是,不包括問題的解決與處理方法,而只是對企業形象的客觀現實及其問題進行深入、具體地分析。
-
簡而言之,它職位解決問題提供依據。
-
制定計劃方案
-
導入CIS的第二部是制定計劃方案。為此,首先要明確導入CIS的動機,進而確認工作目標及實施方案。
-
導入CIS的動機。一般而言,企業導入CIS的動機來自兩個方面:一是來自企業內部的需要,具體包括提升企業知名度、吸引人才、調動員工積極性,協調與合作伙伴的關系,擴大廣告效果與銷售,強化內部管理等;二是來自市場壓力,包括企業面臨的成本、競爭壓力、社會公眾與顧客對企業的不量看發,形象傳播渠道不暢、效果不好等。
-
另外,對新企業而言,導入CIS的初衷旨在梳理企業形象,謀求長遠發展;對老企業而言,導入CIS的動機則源于解決企業現有形象識別系統中存在的某些問題。
-
確立目標。出于不同的動機,應有不同的目的。目標指引行動的方向,又是裁決計劃制定與實施工作成功與否的尺度。
-
總目標與具體目標。企業形象目標有總目標和具體目標之分。
-
總目標是企業形象策劃活動的指南。其構成要素包括:基本目標--傳播信息;長期目標--聯絡感情;主要目標--改變態度;最高目標--引起行為。
-
具體目標,要依據企業自身條件所處環境狀況的要求來決定,如改善經營狀況,協調社會關系,促進社區發展等等。
-
確立目標應注意的問題。確立企業形象的目的是解決現存問題,梳理和改善企業
-
的具體形象。以此而論,企業形象目標的確立,應滿足一下要求:
-
1)有效性。導入CIS是一項實際工作,意在取得績效。顯然,越明確、具體越能夠解決問題的目標,就越能收到明顯的效果。否則,導入CIS只能流于形式,得不償失。
-
2)有利性。導入CIS是為企業獲取切實的社會和經濟利益。只有為社會公眾帶來切實的多方面的社會與經濟利益,企業才能博得好名聲;只有企業取得正常經濟回報,企業才能與社會一同謀求進步與發展。
-
3)有彈性。一方面,確定目標應切切合實際,不能好高騖遠;另一方面,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內部條件變化均具有不確定的特點,目標的確定就應留有回旋余地。
-
從上述三點要求看,目標的有效性要求實際上是針對產生問題的原因。只有消除原因,問題也就迎刃而解,目標自然會順利實現。目標的有利性要求,則是指向結果,是衡量結果的功利性尺度。目標的有彈性要求,則給出目標能否實現的前提條件,只有符合實際,計劃才能順利實施,并達到預計目標??傊?,這三項要求是相輔相成、有機統一的。
-
擬定計劃方案。簡而言之,計劃方案是實現計財目標的工作程序與步驟、工作方法與手段的系統化集合。一個有效的計劃方案,應符合以下要求:
-
(1)完整性。它表明計劃方案作為一個整體,不能出現各部分、各方面的明顯的欠缺
-
與疏漏。顯然,一個好的計劃方案,應包括實現計劃目標的所有工作安排。
-
(2)預見性。計劃是面向未來的。只有對現實診斷清楚,才能把握企業未來的走勢有效控制和管理才成為可能。這是衡量計劃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標準。
-
(3)進攻性。只有主動進取,而不是被動適應,企業形象才能不斷提升。因此,這是
-
衡量計劃方案質量高低的一個尺度。
-
(4)時間性。計劃只能在一段時間內具有可操作性。因為計劃是依據一定時期企業內部與外部條件制定的,這就需要企業對計劃完成的時間,有一個明確、具體的設計與規定,計劃才能得以順利實施,并受到成效。這意味著,計劃如果沒有確定的時間安排,將會逐漸失去針對性。有效性。
-
擬定計劃方案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工作程序是:
-
確定企業經營理念。提出具有識別意義或反映企業特色的經營理念,包括企業價
-
值觀、企業經營哲學、企業精神、行為準則、事業領域等。
-
規劃企業經營管理活動。在經營理念的基礎上,對企業的活動如管理制度、公關、
-
廣告營銷策略、員工行為等加以具體的計劃安排,以體現經營理念的本質要求。
-
開發設計視覺識別系統。主要以企業標志造型,企業標準色為設計核心,繼而展
-
開對企業其他標志的設計。
-
辦理有關法律、行政登記手續。其中主要是與企業標志、造型有關的商標核準與注冊登記;另外,企業名稱登記或更名登記,也要考慮與重視。這主要是從知識產權方面考慮,即運用法律手段對企業形象的有關要素等予以保護。
-
實施計劃方案
-
企業形象計劃方案的實施就是將規劃與設想變成現實的過程。即使計劃制定的具體得當,但如果實施不力,計劃就會成為泡影。
-
在計劃實施過程中的基本要點與程序是:
-
1.制作CIS手冊。它把企業的經營理念、經營管理活動、視覺設計等內容集于一體,是企業導入CIS的指導性和權威性文獻。制作CIS手冊的基本目的是指導企業全面CIS的各項有關工作,同時有利于企業各部門、全體員工以此為據,加深理解,并予以貫徹。
-
2.對內傳播。由企業最高領導召開CIS宣講會,即對員工實施CIS教育。對內傳播的目的在于強化企業內部的溝通,以便讓全體員工提高對導入CIS的理解與認識程度,形成共識,并體現在行動中。
-
3.對外傳播。利用公關宣傳、廣告宣傳等多種手段,向社會公眾傳遞企業理念和識別系統的新變化、新特點。這主要是通過舉辦以樹立企業形象為目的的大型公共關系活動等,以取得社會公眾的廣泛了解與認識。
-
4.全面推廣。把CIS的導入同企業的其他各項活動有機結合起來,一體化地推動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,形成內求和諧、凝聚,外求發展的良好局面,達到社會公眾認同企業,支持企業發展,企業推動社會、經濟進步的根本目的。
-
在實施計劃方案的過程中應把握以下原則:
-
目標控制原則。在實際執行計劃的過程中,因受多重復雜因素的影響,實施活動易偏離預定的軌道,所以執行計劃的機構與人員,應始終以實現目標為準則,對整個活動進行引導和控制,以確保計劃目標的實現。只要不出現重大的變化,就不應輕易改變或放棄已確定的目標與相應的實施步驟。
-
靈活調整原則。計劃有時會與客觀條件的要求相背離。在計劃執行中只有不斷進行檢測,才能及時發現問題,特別是當發現計劃方案存在較大問題,或客觀條件已有較大變化,從而計劃難以順利執行時,必須予以靈活及時的調節與修正。這包括對計劃執行的工作步驟、手段、執行時間乃至計劃目標本身等。靈活調整的目的在于適應變化,力爭計劃取得良好的成效。
-
把握時機的原則。實施計劃存在一個選擇時機問題。因為導入CIS是一個對實效性要求非常高的活動。換而言之,時機是否得當往往成為計劃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-
一般而言,在實施計劃時凡是痛重大節日沒有任何關系的活動都應避開節日。因為,重大節日都是全社會性的,為人們所普遍關注。如果在此時實施計劃就會被節日活動沖淡實施效果。把握時機是一種技巧和藝術,不能過于教條,只能隨機而動,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加以對待。
-
影響因素分析。實施計劃是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進行,面對各種難以預料的復雜因素的干擾。就其基本變數而言,影響計劃實施的原因來自三個方面:
-
目標障礙。主要指計劃目標不具體或不且實際,以致計劃難以順利執行。諸如計劃過于含糊、抽象、缺乏可操作性手段以及邏輯程序混亂,可歸之為目標不具體的范疇;計劃脫離實際、環境條件發生變化,可歸之為計劃不正確的范疇。這兩種原因均會導致計劃目標難以實現。
-
溝通障礙。企業形象的塑造,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是溝通與理解。在企業與社會公眾相互溝通的基礎上達到互相理解與信任,是企業形象塑造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。如果存在溝通上的阻礙,則企業形象的構建就面臨較大的阻隔。溝通障礙包括語言或文字障礙,習俗障礙、年齡障礙、種族障礙、政治或經濟障礙等。只有具體研究這些障礙生成的原因,并根據不同社會群體的具體條件與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CIS策略,才能消除障礙,實現有效的溝通,使企業形象在傳播過程中暢通無阻。
-
突發事件干擾。來自于自然的或人為的兩個方面。突發事件對社會產生強烈的沖擊,會極大的吸引社會公眾的注意力,因而會嚴重影響企業形象傳播與塑造活動的正常進行。為應付此類事件對企業形象計劃執行的干擾,應紙杯一套應急預案,應對從容才不致陷入被動局面。
-
績效評估
-
它是導入CIS過程的最后一個工作環節,目的是測評成效,尋找問題,發現差距。在總結實踐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,為今后的企業形象策劃與塑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-
績效評估的基本工作程序,包括以下幾個步驟:
-
設定評估尺度??冃гu估就是對企業導入CIS后,在這方面的投入與產出的測量。
-
企業識別系統(CIS)屬于企業的無形資產,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不是短期可收回的,而是在長期逐漸產生經濟和社會的回報。因此,對CIS實施過程結束后的測評,主要是以CIS計劃所列示的企業形象的計劃總目標和具體目標作為尺度。以此衡量、評價實施方案后產生的效果大小、計劃與事跡執行之間的差距。其中,企業形象的總目標是績效評估的基本標準,而其他具體目標則是從CIS工作的各個方面,對企業形象建設的具體工作、具體內容進行總結與估價??傊?,計劃所要達成的工作目標,是測評實施過程與結果成敗與否的標準。
-
收集、分析相關信息。收集計劃方案實施過程的相關資料,是對其實際工作過程
-
的全面、具體、深入地了解。據此,才能得到切合實際的分析與判斷。分析、比較的方法是將計劃目標與實際結果進行對照,并作出評價。收集信息應盡量利用統計的方法將事實數量化。在此基礎上得出的分析結論,才能令人信服。
-
制作分析報告??冃гu估的工作成果是評估報告。評估報告作為企業導入CIS的
-
工作總結,應報送企業決策機構,以便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。
-
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描述企業CIS活動的客觀過程、比較實際工作與預期目標、分析成敗原因、預測今后工作等項內容。
-
修正與調整??冃гu估的根本目的在與為今后的企業CIS工作的進一步展開創造
-
條件。另外,根據評估報告的結果,在企業內部對有關機構與人員進行評比與表彰工作。
-
績效評估的方法,主要有以下幾種:
-
公眾評估法。它是評估的最重要形式。因為企業形象是公眾對企業的音響和評價,
-
企業實施形象和評價,企業實施形象戰略成效如何的裁定者,當然是社會公眾。公眾評估法的具體方法包括大型社區調查、用戶調查、消費者調查等。
-
自我評估法。是由參與CIS實施計劃的有關人員,憑自我感覺估價工作成效。
-
專家評估法。聘請外部企業形象戰略轉借,對企業形象的實施活動進行評價。專
-
家以中立的身份做出客觀、深入地分析,會得出中肯有價值的評估意見。
-
組織評估法。由企業內部有關人員集體討論、分析企業實施方案的得失、成敗。
-
這種利用集體智慧的方法,有助于多角度進行分析,從而得出較為全面的評估結果。
-
總之,企業導入CIS過程中,每一階段的工作都是重要的。因為,它不僅影響下一個環節的工作質量,也對整個活動產生影響。另外,從企業追求永續經營的角度看,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,企業必須不斷追求自身社會形象的盡善盡美,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。這意味著,企業形象的建設是一個延續不斷的過程,上述四個前后銜接的工作環節,就是推動企業形象日臻完善的前進鏈條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