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又見平遙》大型實景演藝項目是“又見系列演藝項目”在中國北方地區的第一個項目,是山西省在“十二五”期間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轉型跨越的重要旅游發展項目之一。山西省領導先后三次會見又見團隊,市委、市政府成立項目協調組,投巨資支持項目建設。
《又見平遙》講述了一個關于血脈傳承、生生不息的故事:清朝末期,平遙古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,從沙俄保回了分號王掌柜的一條血脈。同興公鏢局232名鏢師同去。七年過后,趙東家本人連同232名鏢師全部死在途中,而王家血脈得以延續。
整個演出通過“選妻”、“鏢師洗浴”、“靈魂回家”、“面秀”等等片段,凸顯了平遙人的道德傳統,及因為這種傳統而闡發的悲壯情懷??少F而有特征的是,平遙的道義精神是在對民俗、史實進行了高度提純的基礎上展現的,如“送別”、“選妻”。同時,講述形式不僅有豐富的可視性,在文學上更有深蘊,運用了具有象征寓義的手段來表現。
如:正面地表現鏢師的死亡,而用城墻上的鬼魂來表現鏢師的精神和靈魂,這是很有創見、很有文學品位的構思。這些片段不僅沖擊了觀眾的情感,讓觀眾記住了那些人物,更體現了創作者的哲思。
與以往“印象”系列的實景演出有很大不同,《又見平遙》突破了原來利用山水實景的布景,而是挪到了室內,并把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。迷宮般的劇場有著繁復的空間分割,完全不同于傳統劇場:在90分鐘的時間里步行穿過幾個不同形態的主題空間,觀眾可以撿拾祖先生活的片段:清末的平遙城,鏢局、趙家大院、街市、南門廣場等,從紛繁的碎片中窺視故事端倪……看實景演出就像一次“穿越”,觀眾有時像看客,有時又像親歷者。
這次實景演出可謂是一次新的嘗試,對此,王潮歌認為,“印象系列”就是實景演出,從《印象劉三姐》到《印象麗江》再到《印象西湖》等,都是以山水為核心,從創建實景演出到現在已經10年了,一個藝術家應該永遠敢于再邁出一步。 “在北方不太適合做室外,冬天能把大家凍夠嗆,平遙古城不是大山水,完全是人文的特征,所以想要藝術再現的話,不是要接近它,而是稍微出離一點,在外圍贊美它,所以要在這里蓋個大劇場。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