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址是殿西磚瓦二廠,經當地政府出資改建,成為磚窯文化館。已初具規模,以后會成為度假景點。本次由麥研主創Katyusha執鏡,勘景祝甸磚窯文化館。
在水鄉錦溪,一直有這樣一個說法:“三十六座橋,七十二只窯”。錦溪曾經遍布制作金磚的窯廠,其金磚文化和古窯文化也成為錦溪歷史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祝甸古窯文化園,將新時代的創意注入進舊時光的記憶中,對現存磚窯進行適當保護性改造,集古磚窯文化展示、會議、培訓等功能于一體,同時,在磚窯附近新建若干民宿,有助于帶動村民對自有建筑進行自發的保護與更新,展現了昆山鄉村旅游的新風貌。
2015年10月,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擔綱設計的錦溪祝甸村古磚窯文化項目開工。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小型磚窯博物館、磚瓦生產實景演示和基本配套生活服務區,分一期磚窯主體改造和二期民宿酒店兩部分。
一磚一瓦皆有情,用心力和精力慢慢地修筑,用時間和磚瓦一點一滴地砌筑。祝甸村,這個美麗的鄉村將成為一個體驗特色磚窯文化,感受昆山民風民宿的新去處。
本次勘景歷時三天,為作品后期創作,捕獲了大量素材,期待作品如期完成。